「閱讀能力從寶寶出生時就有必要,並且有能力學習,讓寶寶從玩書開始,進而認識,喜歡親近書。和寶寶一起共讀,目的不在於知識的傳遞,而是參與,經驗親子共讀的美好,是引領孩子走進閱讀殿堂的階梯。」(引用:「從父母懷裡讀出閱讀力」親子天下/賓靜蓀。)
那麼你有想過為什麼要讓孩子接觸閱讀嗎?
身處在一個台英家庭,我自己開始讓孩子接觸閱讀主要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想幫助孩子培養一個一生都受用的興趣。
第二,我希望孩子可以流利地使用雙語。
以第一個原因來說,我認為如果孩子從小就可以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最後建立某方面的能力,就算是一種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的方式。而這些不論是習慣,興趣,或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能夠受用,甚至成為一生的寶藏。
我想,閱讀也是--閱讀可以讓孩子在養成習慣的同時,又能帶給孩子樂趣,進而探索未知的領域,然後累積知識。
至於第二個原因,我比較在意的是,我自己作為一個外籍新娘,私心希望如果能夠有個人偶爾陪我說說國語那就太好了。主要是一天到晚英文英文英文實在悶壞了啊!但無奈我們居住在英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主要都是使用英語,於是共讀國語書籍成為我教導孩子說國語的方式之一。
此外,大概沒有人不同意精通雙語很吃香?但我反而覺得這個是其次,畢竟我們都不知道他們長大後的世界會變得怎樣,但我相信多讓孩子接觸不同語言,沒有害處就是了。
寫本文的同時,龍三18個月大(1歲半),閱讀已經成為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感覺上她也蠻喜歡閱讀,目前她在閱讀能力上的表現為:
●獨自翻閱時,能夠以正確方向手持書本,不會上下顛倒。
↑我們都以為孩子太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他們什麼都懂!光從書本不會拿反這件事,就足以證明他們如海綿般驚人的吸收力與學習力。【照片中為《小雞書包》:小雞逛超市(精裝;作者:工藤紀⼦;出版社:⼩魯 ) 】
●獨自翻閱時,雖然無法讀出書本上的全部字詞,但會模仿父母朗讀時的聲音表情和語氣。
主要是我們在與龍三共讀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為不同情節和角色設定不同的聲音表情和語氣,阿財甚至會穿插英國各地不同的腔調。
●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書自己翻閱,並且不間斷翻閱書本30分鐘。
●會挑選國語書籍找媽媽共讀,英語書籍找爸爸共讀。
這點很神奇,她自從開始會自己挑書給爸爸媽媽讀之後,從來沒有出過錯。直到有天她突然獲得一本英語版Dear Zoo,她才當機以為那也是應該要找媽媽一起讀的國語書本,因為在那之前家裡已經有一本從她出生媽媽就開始和她一起讀的國語版「親愛的動物園」,她因為封面圖片一模一樣而搞錯過幾次,經過爸爸媽媽提醒幾次後,後來就沒再發生了。
●看著書本封面說出該書內容中的關鍵詞。
●獨自翻閱時能明確指著頁面上的關鍵字念出來。
👉🏽通常是3個字以內的狀聲短詞,食物或生活物品。
●與父母共讀時可以在快到該故事情節時說出關鍵字/詞。
👉🏽俗稱「劇透」或「暴雷」😆。大白話就是明明還沒讀到那個情節,龍三就會忍不住在翻到那一個頁面的時候開始說出關鍵字 / 詞。
●認得繪本中的物品,和現實生活中的物品與經驗作連結 。
👉🏽例如:一邊作勢拿起繪本中的沐浴乳做出洗手的動作一邊說「洗洗」;對著繪本中的河流做捧水和撈水的動作;吃飯時看到香菇會在未經提示的情況下喊出「哎呀哎呀」(聯想到小雞去露營繪本故事情節中,河童遇見因為採香菇而迷路的小雞時發出的感嘆聲「哎呀哎呀」。)
●可與父母共讀字數較多,需要15分鐘才能完成的故事。
●可與父母連續共讀1小時。
👉🏽有時候是同一個故事不斷重複,有時候是共讀過程中每結束一本她就會再拿另外一本給爸爸媽媽共讀,一本接一本這樣。
有些實際親身看過龍三在閱讀能力上的表現的人都感到很不可思議,尤其是家中有孩子的父母更是無法相信龍三不但可以很穩定的與爸媽一起共讀,也可以很獨立的自己沈浸在書本的世界,在同齡的孩子算是少見的。
我們的作法其實很簡單--從龍三出生後不久,我們就開始和龍三親子共讀。
通常都是每天在龍三喝完第一餐奶之後,心情和精神都很愉悅的時候,緊接就是我們的晨間親子共讀時光。
目的有點像是讓她在吃飽喝足的時候接觸比較生硬的事物(=書本),看看能不能幫她創造好感度,然後養成習慣。
一開始真的不求多,每次每天只求最少1次5分鐘,然後看她的反應漸漸加長時間和加多頻率。
老實說剛開始做親子共讀的時候,我自己本來就不是一個愛唸書的人,會唸到兩個碩士也只是情勢所逼…。再加上念的都是一些大人完全不會有興趣的童書,又是面對一個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懂的嫩嬰,就像對牛彈琴一樣!大人覺得無聊,嫩嬰也沒有什麼反應,真的是很難撐下去!就算只有5分鐘也感覺像是度秒如年!但我還是秉持一個積少成多的概念,覺得有做總比沒做好,而且當時堅信每天只要1次5分鐘說不定就是能夠改變孩子一生的5分鐘,這麼做雖然不一定會有好處,但感覺也應該不會也什麼壞處?何妨試試?所以還是硬設鬧鐘再怎麼無聊再怎麼乏味都努力念故事給龍三聽,畢竟一開始的時候她還小也還不能移動或反抗所以只能被迫接受乖乖待在我們的懷裡當聽眾…。但當時真的每1次5分鐘就是我的極限,沒辦法再念更多。
↑嫩嬰時期的龍三與龍媽–當時在彼此都不熟的情況就硬著頭皮的進行親子共讀,從一開始的媽媽對牛彈琴 + 寶寶鴨子聽雷,默默進行至今居然也邁入第18個月了!【照片中為《你永遠是我的寶貝》(精裝;作者:宮⻄達也;出版社:⼩魯) 】
然而後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龍三似乎對我們大人讀的故事似乎越有興趣,在她開始看得越來越清楚之後,我們發現她在爸爸媽媽唸故事的時候,也會跟著追蹤爸爸媽媽手指著的文字和圖片,也會對爸爸媽媽讀故事時不同的語氣以及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做小小的反應。到寫這篇文章的今天為止,如果把每天龍三和爸爸媽媽一起共讀與自己獨自翻閱的時間加起來,平均大概都有2小時以上,時間的分佈大概是:
❶ 每天早上第一餐奶之後的晨間親子共讀 (約30分鐘)
📖 和媽媽一起:「國語字卡+書本共讀」
如果當天是輪到爸爸給第一餐奶的話,就是和爸爸「書本共讀」。
⑴ 媽媽挑選1本當月必讀書籍作為晨間親子共讀的讀本
書本方面龍媽每一個月會挑選「1本當月必讀書籍」,在那個月當中每天喝完奶看完字卡後會和龍三親子共讀這本書至少1遍。為什麼說至少1遍?因為龍三的習慣是1本書每次唸給她聽她都很少只聽 1遍的,她都會要求重複1遍又1遍…,尤其會說話之後她聽完1遍就會說「擱幾敗」(台語的再1次)。
⑵ 龍三自主挑選其他書籍作為晨間附加的讀本
不然就是當月必讀書籍讀完後她就會跑去挑她想要看的再跑回媽媽的懷裏一起共讀。我通常會看時間,總共進行差不多30分鐘後我就會喊停,主要是希望能自然而然保持這個早晨閱讀習慣,避免龍三讀書太長時間久而久之反而會因為疲累乏味而失去興趣,而且對視力也比較好。
❷ 其他時間段的零碎時間閱讀累積(約1.5小時)
📖 獨自翻閱 + 親子共讀
⑴ 自主閱讀的開端/訓練:除了玩具,書本是可以給孩子打發時間的另一種選擇
龍三越來越大似乎也懂得爸爸媽媽雖然時常都在家裡,但並不會一直有時間陪玩(讀),我們對她也是放養的方式,從小都沒有用任何寶寶圍欄,軟墊或任何防護措施限制她的行動,所以她很會在家裡自己一個人晃來晃去打發時間,我家玩具也不多,所以她的日常通常就是所有的玩具大概玩過一輪後,就開始去自己的書櫃翻找她喜歡的書,然後獨自翻閱;如果看書看累了,又再去找玩具出來再玩一輪,然後再去翻書,間或夾雜著在家裡追(霸)逐(凌)貓哥哥們,或跑去廚房找正在煮飯的龍媽抱大腿撒(騷)嬌(擾)或討食,這樣無限循環一天就過去。
↑龍三的自主閱讀日常 【照片中為《日本腦科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貼紙遊戲(附365枚可重複使用的育腦貼紙)》 (貼紙書;作者:久保田 競;出版社:小熊出版)】
⑵ 多多利用零碎時間共讀,而不強求大塊時間/長時間的閱讀,也能積少成多
她也會觀察,什麼時候爸爸媽媽有空可以陪她一起讀書。她有發現爸爸比較好講(使)話(喚),即使爸爸在廚房忙做飯,或在書房忙公事,她抓著書本去找爸爸讀通常都不會被拒絕,爸爸多多少少會陪她讀一下。
但媽媽就比較難相處,如果在忙比較不會放下手邊工作去處理龍三的需求。我家客廳有個黃色寶座,通常龍媽農閒的時候才會泡杯茶坐在寶座上休息,龍三見狀也知道媽媽的農閒時間到了,機不可失,就會咚咚咚小跑步去挑書再爬上來窩在媽媽懷裏找媽媽共讀。
⑶ 不放過任何機會教育的可能: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例如廣告單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
所謂「機會教育」就是一有機會就教育,將語言教育自然而然置入在我們的日常中。
大部分父母都有在做的大概是會帶孩子一起指認生活物品,路邊招牌,或商店裡的標籤等等。
不過這邊要分享龍三她有一個與閱讀相關的嗜好是在家門口等待廣告單或包裹。一開始她可能只是覺得很新奇,怎麼門上那個洞會不定時掉東西進來家裡?後來我們發現她時常會帶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到門口一邊玩,一邊等待郵差/快遞送來的驚喜。當她收到廣告單的時候她會如獲至寶地開始翻一翻,玩一玩,念一念,如果正好被有空的爸爸撞見,就會帶她大概讀一讀廣告單上的標題字。而如果是正好被有空的龍媽撞見,則會帶她認一認生活物品。
↑龍三每天期待喜從天降的地方 – – 家門後的信箱口。
▶這樣零零碎碎加起來龍三獨自翻閱或與爸爸媽媽親子共讀每天大約都有1.5小時。
▶再加上每天早上的晨間必讀時間,龍三累積的閱讀時間每天都有到2小時左右。
再強調一下我和阿財都不是專家,我們只是一般普通的家庭,正在和其他的新手爸媽一樣,在育兒的實驗場裡進行著我們的育兒方式。
我們自認為是實際型+實踐派,以下分享我們親子共讀目前為止心得重點:
❶ 閱讀是一種儲蓄:
固定陪孩子閱讀就像是定期定額的儲蓄,短時間內好像看不到效果,但時間一久會發現孩子驚人的成長。
比如和龍三一起看國語字卡時我通常不會去測試她「學到」了多少,我的目的只是想利用重複性來建立她對國語的熟悉度,有點像是讓她習慣國語的一個橋樑。但有一天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當我們在院子散步時,龍三突然指著花說出花,我才想到,在每天早上和她一起看的字卡裡有一張是花,雖然她每天一起看字卡時好像沒有反應,但其實她都默默吸收進去了。
❷ 閱讀也是一種投資:
我們的投資心法是:「專注本業,閒錢投資」。
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就是每天固定閱讀的一本書以及看的字卡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每天早上喝完第一餐奶後固定進行30分鐘「晨間共讀」),自然而然幫孩子累積一定的閱讀量,就是所謂的「專注本業」。
至於孩子獨自翻閱的,或爸爸媽媽工作農閒時陪伴共讀的,都算是「閒錢投資」,不要去計較讀得多或讀得少,就當作是多餘閒錢的零存整付,久而久之也會積少成多。
❸ 閱讀材料重在「重複」,求精不求多:
人類有「尋求有熟悉感的事物」的慣性,藉此感到舒適不違和,寶寶也是。
那也是為什麼也許大家都有相同的經驗,孩子時常在爸爸媽媽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會要求再一遍再一遍,為什麼會這麼不厭其煩?孩子真的不覺得煩,因為他們只是喜歡書本中的預期感。除此之外我的想法是,1個月1本讀本,12個月不就12本讀本?與其不斷地給新書本,不如為孩子在有限的內容中創造新意,加深印象,形成記憶。
比如同一本書,在寶寶5週大的時候和5個月大的時候,爸爸媽媽唸的方式一定會不一樣,寶寶可以反饋的方式和強度絕對也不同。
所以我覺得與其讓孩子有永遠看不完的新書,倒不如讓他們熟悉有限的書。
不是有句話說「樣樣通,樣樣鬆」嗎?意思就是:什麼都會但都只會一點,我覺得這概念也可以應用到孩子的閱讀上。與其讓孩子閱讀很多書本,不如讓他們「樣樣勤,樣樣精」!
❹ 我們不讀睡前床邊故事:
不是不能讀床邊故事,我只是不希望孩子習慣只在床邊聽故事。
我們不排斥床邊故事,但我們極少極少做床邊閱讀,而大多在孩子精神好的時候閱讀,這一點和一般的作法比較不一樣。道理很簡單--一般做床邊故事閱讀的父母的原因主要都是要幫孩子培養睡前儀式,一起在床邊互擁閱讀然後慢慢轉為呢喃接著睡著。
雖然說很溫馨也沒有什麼不好,但這不是我要的 --一方面龍三一直以來都有其他的睡前儀式,像是刷牙,穿睡衣,咬毯子,抱布偶這些,或是她睡前自己一個人獨自一個人在房間裡狂奔打滾到斷電倒地睡著為止。
另一方面,床邊故事的副作用可能會是久而久之把「閱讀」和「睡覺」作連結,當孩子看到書本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會覺得這是一個催眠的象徵/符號。但我不要孩子跟我一樣看到書本下意識的就是想睡覺啊!她以後長大要變成這樣是她的事,不過目前來說閱讀還是有使命在,畢竟有部分是希望她藉此奠定學習能力的基礎,所以我極力避免養成她看到書就等於睡覺時間到了的這種心理暗示。
❺ 父母各司其職,各自負責英語與國語的讀本:
因為我們是台灣與英國聯姻的家庭,為了讓孩子自然習慣兩方不同語言,我們從日常生活就開始做起--從小龍媽與龍三說國語為主,台語為輔,阿財與龍三說英語。
所以閱讀也是,國語的讀本由龍媽負責共讀,英語的讀本由阿財共讀。
龍三也很習慣自己挑選書籍給爸爸媽媽共讀的時候,會拿國語的找媽媽共讀,英語的找爸爸共讀。
❻ 開放式書櫃能幫助孩子認得書本:
從與龍三共讀第一本書開始,每次開始讀一本書之前,我們會先向她介紹封面,讀讀書名和作者,算是一種暖身,也試圖讓她漸漸認識那一本書。
再搭配可以展示書本封面的開放式書櫃,為她潛移默化自主閱讀的習慣--當她漸漸認得或記得某一本書之後,我們幫她一目瞭然地展示所有的書本,她就可以輕鬆的開始主動尋找她想要的書本,方便她自行翻閱,或取下找爸爸媽媽一起閱讀。
↑公主御書房建成之日 – – 阿財剛把開放式書櫃組裝好,讓龍三來個擺拍!
↑適配孩子身高 + 展示一目了然的開放式書櫃有利於孩子找尋自己想閱讀的讀物,選擇與家中傢俱類似的材質,使孩子的生活日常自然融入現有的家庭生活風格當中,更不怕孩子的東西在現有裝修風格中顯得突兀。
❼ 不刻意迴避字較多的書本:
我們閱讀材料當然還是以一般俗稱「童書」為主,但不會特別選擇圖多字少的書籍。
市面上販賣的書本多會依孩子的年齡做推薦,google也很容易找到不同年齡層的不同生理心理發展去做分級的書本分類。我們的作法是在龍三嫩嬰時期,布書,咬咬書或硬頁書是比較偏向讓龍她獨處時自己可以拿來把玩的,但共讀的時候我們盡量還是使用有主題或故事情節的。
↑ 嫩嬰時期龍三在做tummy time / 練習抬頭的同一時間,我們會給她一本讀物,通常是硬頁的操作書 【照片中為《吼~動物翻翻有聲書》 (翻翻⾳效書;出版社:世⼀】
一開始共讀時我們大人和寶寶都無法適應太長的共讀時間,所以我們前幾個星期都是每次只共讀5分鐘,重點不在強求讀多少字讀多少本,重點在於父母確保都能口齒清晰,而讀者(父母)和聽者(孩子)都能心情愉悅,而不存在著強迫或哭鬧,這樣才能讓父母和寶寶都可以輕鬆的把這美妙的體驗保持下去,然後越讀越多,甚至越讀越有興趣。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龍三目前18個月大,已經可以情緒穩定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共讀30分鐘,如果不喊停可能可以持續更久。
市面上有多種多樣的讀本類型,以下分享我們從龍三嫩嬰時期一直到目前18個月(齡)就開始陸續/持續閱讀的國語書單。
█ 《小雞書包》:小雞逛超市,⼩雞過⽣⽇,⼩雞逛遊樂園,⼩雞去露營(精裝;作者:工藤紀⼦;出版社:⼩魯 )
█ 《野貓軍團壽司店》 (精裝;作者:工藤紀⼦;出版社:⼩魯 )
█ 《野貓軍團開⽕⾞》(精裝;作者:工藤紀⼦;出版社:⼩魯 )
█ 《野貓軍團愛吃冰》(精裝;作者:工藤紀⼦;出版社:⼩魯 )
█ 《野貓軍團烤麵包》(精裝;作者:工藤紀⼦;出版社:⼩魯 )
█ 《⽣氣王⼦》 (精裝;作者:賴⾺; 出版社:親⼦天下 )
█ 《愛哭公主》(精裝;作者:賴⾺; 出版社:親⼦天下 )
█ 《小金⿂逃⾛了》(精裝;作者:五味太郎;出版社:信誼 )
█ 《你永遠是我的寶貝》(精裝;作者:宮⻄達也;出版社:⼩魯)
█ 《親愛的動物園》 (硬頁翻翻書;作者:Campbell ;出版社:上誼)
█ 《遊戲時間躲貓貓》 (觸摸硬⾴頁書;出版社:上誼 )
█ 《0歲book-五感遊戲盒》 (平裝套書;出版社:風⾞ )
█ 《可愛的動物》(觸摸書;出版社:上誼 )
█ 《吼~動物翻翻有聲書》 (翻翻⾳效書;出版社:世⼀)
█ 《動物園:寶寶最愛的磨⽛布書》 (布書 ;出版社:⾵車)
█ 《我的第一本觸控點讀有聲書:學前認知》 (點讀有聲書;出版社:双美生活文創)
█ 《我的第一本觸控點讀有聲書:ABC》 (點讀有聲書;出版社:双美生活文創)
█ 《日本腦科權威久保田競專為幼兒設計有效鍛鍊大腦貼紙遊戲(附365枚可重複使用的育腦貼紙)》 (貼紙書;作者:久保田 競;出版社:小熊出版)
👉🏽推薦文章:放手讓寶寶自主進食?【PART 2:實戰篇】 分享1個月內成功讓寶寶自己抓食固體食物的親身經驗
👉🏽推薦文章:從出生到出嫁,寶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把椅子【stokke Tripp Trapp® 成長椅】開箱+實用
在IG上follow我們:
@Dragon_Mama_UK 🍜【呷飽未?龍宅是日料理~龍媽與阿財的亞洲家常菜】
@princessdragoninthehouse 👶【座標北英格蘭~平凡無奇日復一日的育兒流水帳IG限動每(佛)日(系)放送中】
🐉關於龍三來了:
正港台妹,嫁作英國人妻。 用心生活,用愛料理,致力在歐洲以當地食材做出道地台味。 過去於公關行銷界闖蕩逾十年,曾任職中國奧美廣告集團高管,旅居北京與上海,後定居英國並擔任數位醫療公司主管。 目前為二貓一女的全職三寶媽。
About Dragon Mama:
Currently CEO of a young English and Taiwanese family, promoted from an experienced marketing and PR expert.
I am from Taiwan and now live in UK. I have lived in various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Taipei, Beijing, Shanghai, and now Leeds. The only thing never changing in my heart is my love of food, and I truly believe sharing meals together can bring people closer.
No matter where I am, I enjoy cooking for people I love – my family, my friends, my colleagues and my husband. Although I miss Taiwanese food all the time, 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 to always use the original ingredients from Taiwan. On the otherhand, based on the authentic flavour in my memory passed down by my grandmum and my mum, I always believe “Love is the key spice of my cuisine”. That’s why I try to fully utilise the local ingredients and create the flavour as authentic as I can. I hope my baby girl will love taking this family heritage and love the fusion of English and Taiwanese cultures as well.
發表迴響